第五十七章 赵国党争

  李衍默然的看着眼前的老帅,他能够明显看出,这位老帅已经深深的被赵雍的人格魅力所吸引,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支持,才让赵国的军事改革在代地推行的如此顺利吧。否则,作为代地最高军事长官,如果他加以阻扰,什么政策执行下来,都会走样的。

  城墙的另外一边,赵固看着城下的赵军士兵的表演,摇摇头,对身边的楼缓说道:“看来骑兵的训练工作,依然任重道远啊。”

  楼缓点点头,对赵固说道:“相邦,咱们四处走走?”

  赵固看了一眼不远处赵希和李衍的交流,知道楼缓是有话对自己说,于是点点头,跟着楼缓,慢慢走下了城楼。

  “相邦,自去岁开始,君上推行一系列改革以来,代地和河间地区清册田亩和编民入册工作都已经完成,军屯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,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。”两人走下城来,沿着城外的道路负手前行。代王城作为赵国北部最大的城邑,一直以来都是受到重点建设。就连周围的小路,也都翻盖一番,保障大军通行。

  “是啊,君上一番苦心,也着实受到了不少难为。如今赵国虽然没有什么先君在世时的卓绝战功,但是厚积薄发,未必不能后发先至。至少君上的思路非常明确,先打理内政,再谋求军事变革。这也是去岁年末,君上在代地试行军制改革的原因所在。”赵固回应楼缓说道。

  “因此,以吾所见,君上在今年应该会有所动作,以检验效果,同时,也要压一压邯郸那群人的口实啊!”楼缓慢悠悠的说道。

  “你是说,去岁大朝会发生的赵俊案?”赵固疑惑说道。

  “空穴来风,未必无因啊。”楼缓摇摇头。

  什么是赵俊案呢?

  赵俊原是赵国公族里面的一个旁支,因为祖上立了一些功劳,有些祖产,有些平民和奴隶,日子过得倒也相当滋润,至少不愁吃喝。

  一日,赵俊的府上来了几个官吏,说是来自司空寺,负责清册田亩,编民入册。对于这一点,赵俊虽然没有机会面见公族里面的元老重臣,但是私下里也知道,当今的司空赵成,是君上的叔叔,也是公族的族长,既然是他老人家的工作,倒也断没有抗拒之理。遂老老实实的按照规定照办了。

  当天晚上,赵俊和几个公族子弟饮酒,说起了此事。其中一人偷偷透露到,说是君上之所以推行清册田亩和编民入册,其目的是收缴部分多开拓出来的不在册的土地,然后授予奴隶,让他们进行耕种。所以现在是造册,以后早晚要收缴上交的。

  赵俊一听,心中大骇。自己虽然有些祖产,但是人口越来越多,祖产已然是不够用的,于是也学的其他世家大族,偷偷开垦了些田地。因为是赵成主持此事,也就没多想,没想到里面这么多东西。但是登记已然是改不了了,看来这份田是免不了上交了。

  一边听其他子弟的絮叨着这些,一边喝着闷酒,赵俊的心情越差,喝完酒,迷迷糊糊的就往家走去。没成想,半路正好遇见去自己家清册田亩的官吏。他正愁找不到正主,于是上前,求着他修改一下田册,帮自己遮掩一番。那官吏自然是不允的,和赵俊当街推搡起来。

  赵俊喝了点酒,又见对方不配合,于是脑门一热,拿起路边的菜刀,就将官吏砍死在路上。周围的人群一见有人当街行凶,赶紧去报官,同时也有几个大汉,拿着扁担什么的将他围堵起来,不让他跑掉。于是他当场被捉住,扭送官府。

  由于事实清楚,赵俊的判决很快就下来了,当街行凶,罪无可恕。按赵国律法,田产充公,本人待秋决后死刑。

  事实上这件事情很简单,就是一个当街杀人案,事实清楚,证据确凿,人证物证具在,任何人都无话可说。但就是在这件事已经判决之后,有一个人,在大朝会上,认为该案另有隐情,必须重判。

  此人,就是赵成。他给出的理由是:赵俊虽然当街行凶,乃是因为听信他人谣传所误,加上醉酒,情由可恕,希望君上看在他先祖有功于国家,免其死罪,或将其祖产退回公族,由公族处理。

  此言一出,天下大哗。没想到身为司空,赵成竟然袒护行凶之人,而且希望将祖产退回公族,而不是收归国家。这种事情,可真是第一次见。不过很显然,他的对手对此表达了不满。

  “君上,赵司空此言,老臣不敢苟同。”肥义在队列一侧前出一步,昂然不惧的看着赵成,一言一句的说道:“法着,从水也,其意为律法之设,在于水端之一碗,公平公正,无从偏袒也。而如今,赵司空所言赵俊之无罪之理由,其一乃是赵俊是有功于国家之后辈,其二是其醉酒行凶,情有可原。另司空所言,其罪不至死,可以财产抵扣。以在下看来,无一可成其理由。”

  “所谓赵俊有功于国家,乃是其先辈所为,和赵俊殊无关系。赵俊只不过恰巧生于此家此辈之中,换成他人,依然是先辈之功,与赵俊有和缘由?若是人人因祖辈之关系,能够免于责罚,则天下之事,行将大乱!”

  “其二,赵俊醉酒行凶,乃是事实。然而醉酒一事,非是他人怂恿,亦非他人强迫。赵俊因为自己控制不住,就行凶杀人。如是因为如此则免除责罚,则天下醉酒之人,不管有无动机,则皆可免其刑罚,此于天下无辜之人有何公理可言?”

  “至于因其罪过,罚其田产归公,乃是律法所定。不能因为其实公族之人,其良田就归入公族,此乃律法之所无也。”

  “臣乃国家司寇,此事于情于理,于国于法,都无半点错判之嫌,反而条条有理有据,乃是一件堂堂正正的铁案。臣不知此案哪里有错?若是君上以为此案有错,请先免去臣司寇之职,再另寻其他判官判定此案!”

  赵雍看着针锋相对的两个人,一时间又头疼不已。本来已经进入正轨的改革,想必又会因为这件事,出现些许波澜。

  其实赵雍看的很通透,赵俊案表面上看,是因为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,但是你站在高处看去,这里面的关系之错综复杂,足以让赵雍望而却步了。因为这个案件的背后,实际上是两股势力的再次较量。

  话说自赵国拥有代地之后,整个赵国就出现了界限分明的耕作方式,代地及周围,是以游牧为主的经济方式,而南边,是以邯郸、中牟为主的农业经济方式,所以赵国是一个经济关系比较复杂的地区。其表现就是,以公族世家为代表的邯郸系官员,还有以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代郡系官员,互相拆台内耗,很难融于一体。

  赵氏先祖其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,他们的解决方案倒也简单,让代郡系官员到邯郸任职,让邯郸系官员到代郡任职。这才有了肥义等官员任职中枢,而赵固等世家成员驻守代郡的情况。

  但是,如此一来,其实事情变得更加复杂。因为代郡系官员在邯郸虽然有君主撑腰,但是在人家老巢,也不敢太过造次,否则很容易被针对。如此,邯郸实际上成为了两个派系交锋的主要战场。

  随着维新之事渐次铺陈开来,以公族世家为主的邯郸系官员慢慢发现,维新虽然尚未触及自己的利益,但是很多政策已经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者,随着维新之策渐次深化,对自己的地位会越来越威胁,于是他们开始绸缪阻扰新法的执行。

  他们的对手,就是赵雍有意扶植的代郡系官员,而这些官员,也是这批既得利益团体里,最重要的一部分。

  所以,抛开赵俊案本身不谈,这件事情的实质,就是邯郸系官员向代郡系官员进行的一次反攻。只不过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,一个是当今君上的叔叔,司空赵成,一个是当今君上的老师,司寇肥义。

  出现这样的情况,也是因为赵雍有意在两派之间谋求平衡的维新政策,而不是激进的进行改革所导致的。

  如此,才有了大朝会上,如此针锋相对的一幕。

  虽然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,在赵雍的干涉下,代郡系官员维护了原判,邯郸系官员暂时受到了挫折。也借着这股风声,赵雍适时的推行了代地的军事改革。但是在其他地方的推行,多少有些不顺利。

  “是以,某猜测,君上定然将在最近一段时间,进行一次军事行动,一来检验新式骑兵的战斗力,二来,也是为了堵住那些反对派的口舌。”楼缓说道。

  赵固思量一阵,遂说道:“原来如此,难怪赵希赵老将军亲自来代王城督促骑兵建设,恐怕他也听到了些许风声了吧。”

  “不仅如此,恐怕你老弟也要多准备准备。若是新式骑兵和军事改革事情推行不利,恐怕这代郡相邦之位,就要换人了。”楼缓打趣说道。

  赵固何许人也,对于楼缓言辞中露出的些许信息,敏锐的把握住了,遂眉开眼笑的说道:“如此,恐怕君回邯郸之期,也必将不远了!”很简单,若是赵固被撤掉这代郡相邦之位,那么归属必然是楼缓,反正左右有赵希和李衍盯着,倒也不怕他翻出什么花样来。若是赵固依然是代郡相邦,那么楼缓就要离开代地,前往其他地方督促维新之事了。或者回邯郸,加强代郡系官员的势力。

  所以他才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,提醒自己要做好这两件事情。因为他真的不希望,留在代地成为相邦,因为那样,自己早晚被邯郸那群人玩死。

  有时候,政治就是这样,立场不同的两个人,可能会因为某些利益上的一致性,达成暂时的结盟。

  比如楼缓和赵固。

【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,请<退出阅读模式>后点击下一页阅读。】

点击下载重生之赵武天下全本TXT合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