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不会怎么办

  开学的第一天,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办公室里,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,把整个房间照得温暖而明亮。

  田壮壮正坐在办公桌后面,翻看着一堆文件和剧本。

  张石则站在桌子前,显得有些紧张和期待。

  田壮壮瞥了一眼张石,看到他那被晒得黝黑的皮肤,不禁笑了:“哎呀,你这是跑了一趟非洲啊!晒得跟黑猴子似的!假期拍的片子呢?”

  张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手忙脚乱地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,递给了田壮壮:“老师,我拍了一些我们家乡的短片,您给提提意见。”

  田壮壮接过U盘,插入了电脑中,开始浏览张石拍摄的短片。

  屏幕上快速切换的画面展现了乡村的田野、蜿蜒的山路,以及一个背着沉重包裹的农民工的身影。

  张石注视着田壮壮的脸色,生怕他对这些短片的评价不够高。

  “你的作品有思路了吗?”田壮壮一边看,一边问道,戏谑着,“农民工打麻将还是农田里的大豆长得特别快?“

  张石讪笑着挠头:“老师,我在山里拍摄的时候,偶然间远远看到一个农民工。他背着一个东西,一步一个脚印地沿着山路走过去。我家也是农民工,那一瞬间我产生了巨大的共情。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故事,所以写了这个故事。”说着,张石从包中拿出一本剧本,递给了田壮壮。

  田壮壮接过剧本,翻开了第一页。

  剧本的封面简单大方,标题《落叶归根》用粗犷的字体书写着。

  田壮壮开始认真阅读,时不时点头,偶尔皱眉思考。

  张石站在一旁,脑海中回想着自己的创作过程。

  那天,他在山间拍摄,看到那个背影时,心里涌动的情感让他决定写下这个故事。

  剧本中的每一个细节、每一句对话,都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家乡的思念。

  “老师,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农民工的生活,我相信观众会喜欢的。”张石强装自信地说道。

  田壮壮继续翻阅着剧本:“你的剧本确实有独到的视角,通过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展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情感。不过,你在角色塑造和叙事节奏上还需要进一步打磨。”

  张石听后,问道:“老师,您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?我该怎么调整?”

  田壮壮合上剧本,正色道:“你得想想这个角色他坚持的动机是什么,中间一路伟光正吗?不应该的。应该有挫折、有冲突、有放弃,这样这个角色才是有温度的,能引起大家共鸣的。”

  张石仔细记下了这些建议:“老师,我会继续修改。我也要拍出来!投资大概需要400万,我可以自己投资一半,剩下的……嘿嘿。”

  田班仔细地看着张石,眼中很复杂:“你的决定让我感到意外,但这也是一种勇气。你要知道,做导演的路上并不容易。你要打通各种关系,和制片厂、投资人谈判,争取院线的支持,还要安排好剧组的每一个环节。”

  张石一脸坚定,他笑道:“老师,我明白。电影不仅仅是拍摄和制作,更是一个团队的协作。如果我自己先投入一半资金,其他人才能相信我是真心的。以后我的每一部电影,我都会用自己的钱投资一半,剩下的一半找资源。我希望得到的,不仅仅是资金,更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。”

  田班听了,轻轻点了点头:“好吧,我会把这个剧本推荐给中影,他们一定会喜欢的。这个本子我就当制片人,咱们需要尽快制定一份详细的制作计划。”

  张石兴奋道:“谢谢老师!我会尽快准备好计划的!”

  张石出了导演系办公室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。

  作为一个平凡的冀省农民工子弟,他怎么也没想到,高三那年憧憬高考之后的人生,畅享大学、畅享未来时,会做出那样的梦。

  【在梦里,毕业于普通大学,工作于普通公司,看不到机遇,稍纵即逝的机会怎么都抓不到。

  带着“996福报”,早上9点到晚上9点的工作时间让他每天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。他看着老板笑得像是刚刚从糖罐里偷了糖的孩子,自己却在无休无止的加班中变成了一个勤奋的“996劳模”。

  更可怕的是,到了35岁,人生陷入“断崖式”危机。他自己像被社会抛弃的落叶一样,扑簌簌地掉落在找不到位置的角落。

  他发现,社会在飞速发展,而他却像个被遗弃的老式电视机一样,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。】

  做完这个梦之后,他觉得,他需要改变,所以冥冥中让他选择了导演。

  梦醒之后,他意识到,既然他不能接受被生活的巨轮碾压,索性自己当个轮子,自己给自己打工。

  他的目光转向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爱好——电影。

  虽然家里的电视和电影频道都老掉牙,但这却成了他对外界世界的唯一窗口。他觉得,成为一个导演也许能让他在35岁之后依旧继续好好生活,不至于被优化掉。

  电影学院的考试过程仿佛是一场“非正式”的电影放映会,每一个要求,他都在及格边缘徘徊。他的回答有时不那么精准,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视角。

  张石的拼劲终于得到了回报,他成功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,师从田壮壮。

  入学之后,是场噩梦。

  他以为导演是个终身职业,是个富贵活,理论上说的也不错。但是学校,内内外外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他:没有资源没有资金的导演,喝到胃出血也没有资格导片子。

  课堂上的知识化作了鞭策他的鞭子,暗淡的未来是悬梁上的刺刀。

  电影学院的课程涉及到各种技术细节,比如灯光、摄像机设置、后期剪辑等等。

  张石的技术能力,像是剥了皮的洋葱,被一层一层剥开,他发现自己几乎一无所知。

  他在一次课程中,不小心把摄像机的设置调成了“黑白模式”,结果拍出的片子让全班同学误以为他在拍复古风格的电影。经过一番“黑白”磨难后,他才明白,导演不仅要有创意,还得懂得技术的细节。

  张石的老师田班,是个以严厉著称的角色。

  张石发现自己和老师的沟通总是充满了“火花”。他提出的创意经常被老师批评,而老师的要求则让他感到很难实现。

  他萌生了一个“聪明”的计划:既然买不起昂贵的摄影器材,也拍不了高大上的长片,那不如从最简单的家庭DV开始——于是,张石的手持摄像机计划应运而生。

  他首先决定不拍长片——因为长片需要资金、剧本、演员。

  接着,他也排除了短片——因为短片也得烧钱,烧完了连买午餐的钱都没了。

  最后,他的目标锁定在了旅行日记上。

  于是,张石拿着他的DV,开启了“从家门到世界”的拍摄之旅。他用摄像机记录了北京胡同的小巷子,拍摄了家乡太行山的巍峨秀丽。

  为了增添趣味,他甚至为这些景点设计了一些搞笑的配音和特效。

  这个计划不仅解决了他的拍摄问题,还让他在实践中磨练了自己的技能。

  拍摄过程中,张石在发现自己拍的短片有时候像是切菜的乱七八糟时,决定好好学习一下灯光、色彩和滤镜的使用。

  他逐渐掌握了如何调整灯光,如何挑选合适的滤镜,以及如何在画面中呈现色彩的效果。

  慢慢地,从DV换成了小型摄像机,慢慢地,他熟悉了各种器械。

  为了检验自己的进步,他拍了一个“全景小达人”系列,穿梭于北京胡同、太行山脚下,试图把自己对景色的理解都展现出来。

  这些短片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布后,竟然意外地受到了观众的喜爱。

  没过多久,Google大佬们竟然决定收购了YouTube,结果视频网站更加风生水起。老外们对张石的Vlog十分感兴趣,连他们都觉得这位中国小伙的拍摄风格十分有趣。

  张石发现,他居然赚钱了。他更加频繁地进行拍摄了。

  结果,暑假在太行拍摄时,就远远地看到了那个一步一挪的身影。

【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,请<退出阅读模式>后点击下一页阅读。】

点击下载华娱之平民导演全本TXT合集